中国经济发展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中国经济发展网 > 商业 > 列表

场导创新成果:“姜氏依科姆场导舱”落地运行

发布时间:2024-06-11 12:30:53 来源:

  俄罗斯生物场导专家E·V·科姆拉科夫发明的“姜氏伊科姆场导舱”,目前已在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取了“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据了解,2019年2月,科姆拉科夫发明的“用于从源向物体传送辐射的多用途设备”在中国获得了第3267119号发明专利证书。该发明的设备便是姜氏伊科姆场导舱,是第二代姜堪政生物场导科技产品。

  河北省针灸学会会长贾春生教授认为,姜氏伊科姆场导舱的诞生,极大地发展了姜堪政生物场导科技,从而场导真正从技术创新走向技术普惠。

  图示“姜氏伊科姆场导舱”发明专利证书

  场导发现

  被作家张雅文称为当代布鲁诺的姜堪政提出场导学说至今已有67载。

  据媒体报道显示,从1952年狂热立志到1992年大获成功,姜堪政以科学信徒玩命般的执着,成就了他险曲传奇的一生:两次越境;4年蹲监;15年无国籍;3次家庭破裂;还有自杀、饥饿、负巨债,无数次的起死回生……种种厄运都未能改变消弱他攻克场导科研的信念。

  1955年,中国医科大学学生姜堪政,苦心攻读边缘科学新成果,在控制论等各学科启发下,发现了“生物电磁波场导现象”,大胆作出生物场导假说。植物、动物、人体等一切生物体在其生命过程中发射电磁波,即电磁场,或称生物场。该生物场载有该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信息,能向生物体外传播,并能使该生物场所及范围内的其他生物体受其影响发生形态及功能上的变化。

  1957年,姜堪政提出了“场导论”,其中心内容是:有机体在生命活动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分子之间传递具有信息生物电磁场,其中一部分生物电磁场向体外发射,可以作用到另外有机体。

  姜堪政创立的《场导论》,诠释了古乐维奇教授洋葱实验成果。

  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生物学家古乐维奇曾经把一个洋葱头放在有利条件下生根发芽。之后,他在这个洋葱头近处放置另一个没有生根发芽的洋葱头,这个洋葱头则很快发芽。他做了无数次对比实验,都是这样的结果。出芽洋葱的生命活动竟然会影响有一定空间距离的另一个生物体,这让古乐维奇教授万分惊讶。于是,他又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在两个洋葱头之间先后放置石英玻璃板或普通钾钠玻璃板,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两个洋葱头之间放置石英玻璃板时,第二个洋葱头很快发芽,而在两个洋葱头之间放置普通钾钠玻璃板时,在同样条件下,第二个洋葱头就没有很快发芽。这就是在生物学界记载的古乐维奇的洋葱实验。

  古乐维奇认为,这种现象是生物发出的紫外线在互相影响和作用。这就是一些生物教科书里所记载的古乐维奇的结论:有机体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发出紫外线。

  姜堪政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之后指出,古乐维奇教授的实验是科学史上重要的有成果的实验。它发现了生物电磁场效应,证明了生物电磁波容易通过石英玻璃而不容易通过普通的钾钠玻璃。但古乐维奇教授由此得出生物发出的是紫外线的结论不正确,是逻辑推理的错误。

  姜堪政作出释明:医学实践证明,紫外线灯只要工作10-20分钟就可以杀死手术室中的细胞,而且夏季烈日紫外线过量照射能够引起人体癌变。如果有机体生物电磁波是紫外线的话,那么生物体之间以及细胞之间的照射,不是等于相互之间的杀害吗?大自然怎么会选择这样的有机体存在于地球上或存在于宇宙之中呢?

  场导科技备受关注

  为论证场导过程的存在及为使场导应用于实践,姜堪政发明了接收、反射、传递生物微波的装置,称为场导舱;并运用其场导舱使人接受载有信息的植物幼苗发射的生物电磁波,有效地获得了使人体向着年轻化方向变化的实验结果。

  “姜氏场导舱”首先获得前苏联发明与发现委员会的专利,后获得俄罗斯发明专利,继而又获得日内瓦国际合作专利,进而取得了世界多个发达国家的长期专利。

  1982年,前苏联科学院、医学科学院、农业科学院及其他一些大学所属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对姜堪政的《场导论》联合进行鉴定认证,结果承认了姜堪政的场导理论及其场导实验。其鉴定结果迅速在前苏联各大媒体发布。

  1989年2月,姜堪政场导科研在进行了无数次严格的植物、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观察后,顺利通过了俄罗斯科学院主持的多学科鉴定,并获得俄罗斯卫生部的临床应用许可,同时开设了临床实验基地。

  1992年,中国医科大学教授郑谦等多位医学专家,利用姜堪政发明的场导设备和技术,进行了动物抗衰老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植物幼苗生物场对高龄小白鼠具有明显延缓衰老的作用。该实验报告在1994年发表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第23卷第6期。

  1998年11月12日的《益阳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抗衰老“场导技术”落户益阳》的报道说,在湖南省益阳市科委组织下,益阳国际场导中心利用姜氏场导舱使人体接受小麦等植物幼苗的生物电磁波,获得了人体免疫细胞数量增多的实验观察结果。

  据来自俄罗斯《消息报》 、中国《科技日报》 、澳洲《星岛日报》等媒体报道称,在场导舱内用香瓜幼苗场导黄瓜种子,得到了向香瓜转化的黄瓜;小麦幼苗场导水稻种子,使水稻得到了单位面积增产9.8%和营养成分有所增加的效果。经过实验后的结论是:场导引发遗传变异,场导是一种新的育种方法。这些表明场导技术在农副业生产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有资料显示:场导区别于基因转移技术。场导与遗传工程或基因转移技术都能改变有机体遗传特征,但根本性质不同。用遗传工程或基因转移技术得到的有机体是基于外来基因的嫁接,而场导是“天然信息营养”改造了有机体自己的潜在基因(即非活性基因)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所以,转基因食品与场导所得到的新品种,根本性质是不相同的。

  图中左三为俄罗斯国际实体经济研究院科姆拉科夫院士,左四为宁波城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掌门人潘兴元先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延泽、广州军医大学原教授张奇峰、重庆天基权量子医学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张海涛等专家、学者均认为:60多年前被认为颠覆了世界观的姜氏生物场导发现,是人类对自然的崭新认识。那些震惊科学界的、从植物到动物乃至到人体的、可重复的实验成果破除了许多传统观念和认识,让科学界从深层次了解到生命体之间是如何跨越空间交换生命信息的。

  创新成果:姜氏依科姆场导舱

  从多种渠道证实,已故俄籍华人生物科学家姜堪政博士生前是俄罗斯医学技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高级学术委员会医学博士。姜堪政的场导发现理论在俄罗斯获得《发现权》证书,同时姜氏场导舱、生物场导育种、生物场导“返老还青”方法等十项场导技术均获得前苏联、俄罗斯发明专利。

  姜堪政一生挚爱祖国,其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毕生心血所研究的场导成果,能在祖国落地转化。

  2015年9月24日,《人民网》发表了《姜氏场导科研成果将落户宁波》一文,证实姜堪政博士在中国唯一授权委托宁波城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长潘兴元先生为生物场导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包括场导舱的专利使用、研发生产、营销推广和售后维保。

  自2008年始,俄罗斯国际实体经济研究院院士科姆拉科夫充分运用姜堪政场导理论,致力于创新研发以姜氏场导舱为核心的太赫兹生物电磁场技术,已在全球65个国家拥有专利。

  据介绍,2012年,科姆拉科夫在姜氏场导舱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创新,发明了小型家用的姜氏伊科姆场导舱,并在十多年来进行了千余次的实验、论证。

  张奇峰教授评介说:“姜氏伊科姆场导舱构造精巧,体积小,使用方便,体验效果成倍提升,是对姜氏场导科技的创造性发展。”

  科姆拉科夫告诉笔者,经过大量实验证明,姜氏伊科姆场导舱的功效比姜氏场导舱提高5-10倍。

  去年10月,科姆拉科夫专程到宁波,与国内唯一获得授权研发、生产、推广姜堪政生物场导产品的潘兴元先生成立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专力研发生产姜氏伊科姆场导舱,以促进场导科研成果的孵化和推广。

  潘兴元先生介绍说,姜氏伊科姆场导舱作为第二类医疗器械,充分发挥对人体康复的场导作用,对人体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从而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将有实效。

  图示姜氏伊科姆场导舱

  来自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张美倪女士、瘫痪坐轮椅的全国劳模孙继发先生、被称为南京的“张海迪”的残疾企业家张爱萍女士在进行了场导舱体验后,都向笔者表示认可场导的康复作用。

  贾春生教授指出,场导科技是再生医学、细胞技术。生物场导理论、技术和设备,将引导人类回归自然。应用生物场导技术补偿生物信息能量,提高生物自身免疫功能、恢复自愈能力,为人类抵抗疾病、延长寿命开辟了新途径,同时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生存品质,探索宇宙奥秘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许金根)